专题报告从如何做好古文物建筑的管理与保护、如何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展开阐述。
会后,13个拥有文保单位的行政村还签订了文物安全责任书,表示会将文物保护纳入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村庄建设规划,同时健全、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加强文物管理队伍建设,发挥好文物保护员作用,认真做好日常巡查和管理工作。
据了解,前段时间,梅渚镇配合县文管办,认真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回头看”工作,对全镇26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的42处文物点一一进行复查。对普查时登记而现已损毁或消失的文物点进行重点调查,记录文物点具体损毁或消失原因,并对文物点生存环境和保护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按照“三普”技术规范,进一步核实“三普”调查时的各项内容,如GPS定位、文物本体简介、图纸、照片等;对具有一定文物价值,而在文物普查中没有登记的文物点进行补充登记。经过调查、走访、核实,该镇现有文物点40处,以梅渚村为最,该村共有文物点20处,既有保存较好的民居,又有特色鲜明的梅渚宅前塘、梅渚下庙、村更楼、杨家祠堂、黄大宗祠、莲华庵等等,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全,在全县也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