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沃洲论坛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路夏养”公路养护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王晓明

  我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属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形,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近年来,随着省、市、县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入,我县公路建设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公路等级不断提升,总里程数逐年增长,截至2012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309公里,公路路网密度达108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里程的增长,给公路养护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公路路况质量的稳定,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养护效益,如何锻造一支新时期的养护队伍?针对这些问题,我县交通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在全省率先提出 “冬路夏养”模式,并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在大力倡导精细化养护和预防性养护,努力提升公路的经济支撑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方面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走出了符合我们新昌特色的新路子,在推进科学化养护方面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一、“冬路夏养”的原理

  “冬路夏养”的原理是:在夏季气温较高,沥青路面还未发生损坏前或产生轻微病害尚未破损前,采取前瞻性、预见性的手段和有效的养护措施,把公路病害及造成病害的因素发现在先、处置在前,防止病害继续发展。以往养护部门是等到路面产生严重病害时才去修补处置,如遇低温时修补路面效果不明显,投入费用也相应较高。而通过推广夏季预防性养护,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效果较显著,且及早处置病害可延长公路使用周期,促进冬季路况稳定,具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冬路夏养”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操作上更趋专业化。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调查摸底、方案确定、组织实施、总结评价。各公路站对所辖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对检查出的病害,根据其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建立公路病害基础数据库。依据调查情况,选择确定最合适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和方法。方案确定后,从各公路站抽调技术过硬的职工组建施工队,并配备相应的机械设备和材料物资,对实施路段以流水作业方式进行养护处治。专业机构、专业人员、专业调查、专业机械、专业考核,这五大专业性,为“冬路夏养”预防性养护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实现公路小修保养逐步迈入专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效益上追求最大化。“冬路夏养”实行规模化集中养护,与传统的冬季公路养护“随时破随时补”的养护模式相比,夏天的养护作业时间比冬天多出两个小时,作业时间延长便于流水作业,劳动效率明显提高;“冬路夏养”采用大面积流水作业,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成本跟大中修工程施工成本相差无几,相比冬天使用冷料和实施小面积修复,养护成本和修复单价明显降低;通过合理的机械配备和拌合场地的选择,能在短时间内把有限的机械资源集中使用,有效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又不会对日常养护造成影响。另外,规模化集中养护可以实现在施工现场直接拌合,一部分挖除的路基废料可以重复利用,还节省了废料和新材料的运输费。实施“冬路夏养”,养护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养护成本大幅降低,有限的养护资金得到了最合理的利用,全年仅公路基层和面层养护成本就能节省100余万元。

  (三)机制上实现集约化。“冬路夏养”是对病害公路统一确定处治方案,抽调高技能作业人员、配备合理的机械设备进行流水、规范的病害处理,是一种集约化预防性养护。面对经费紧张、人员紧张以及新时期老百姓对公路需求提高等农村公路养护普遍存在的问题,“冬路夏养”集中了人员,缩短了工期,节约了经费,同时也保证了路面的修补质量,改变了以往冬季公路养护“一洞一补”、“不破不补”的传统养护模式,有效发挥了机械设备、养护人才、材料利用的最优化管理,是从传统的简单生产到现在的综合管理的一种质变。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指导方针,实行质量养护、规模养护、效益养护、科技养护和人才养护,从而实现科学化、规范化、节约型、效益型养路的工作目标,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道路通行条件。

  三、问题与建议

  “冬路夏养”预防性养护模式是对科学化养护一次探索,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一些问题,需进一步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决策的科学化、准确度是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由于公路使用率的不断提高,养护里程的不断增加及路龄的老化,养护投入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取得效益最大化是决策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实施方案,如何保证实施后达到的效果,如何衡量和取舍,是实施大中修工程还是预防性养护等。

  (二)养护机械不足成为“冬路夏养”推行的一大“瓶颈”。我县公路段管养县道公路23条,共计387公里,点多面广,“冬路夏养”施工安排在高温季节的几个月内。同时,高温季节也是大中修工程实施的黄金季节,又是汛期水毁工程修复的繁忙期,机械设备的不足和机械配套不合理成为制约“冬路夏养”实施的重要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充分论证。“冬路夏养”实施方案的确定,对“冬路夏养”实施路段的养护措施、修复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合理程度,也决定着“冬路夏养”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为确保实施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必须基于最广泛的基础调查,进行严密的数据分析,根据公路的车流量、重要性、病害程度及资金使用量,进行全面权衡,提高针对性与有效性。由于各地情况不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必须因地制宜,务实推进。

  (二)评估跟进。对“冬路夏养”试验路段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与总结,包括路段的确定、养护措施的选择、实施的最佳时机、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实施后达到的效果。同时,与传统的养护模式进行技术、经济、公路使用状况分析对比,论证“冬路夏养”预防性养护技术是否合理可行,是否节约了养护成本,是否有效减少了公路病害的发展,为今后全面推广“冬路夏养”预防性养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机械保障。“冬路夏养”实施规模化集中养护,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和机械设备,节约了成本,也有力保障了施工进度和完成效果,应大力加强养护机械配备;同时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对各公路站人员加强机械操作培训,公路站正、副站长应能熟练操作一种以上应急机械,每个养护职工至少能熟练操作一种养护机具或机械使用,为进一步提高公路机械化养护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四)质量过关。实现效益和质量共赢是“冬路夏养”的关键。“冬路夏养”预防性养护的初衷和目的是采用最佳成本效益的养护措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实现公路养护成本最小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达到效益和质量的共赢。必须严把质量源头控制关、全程质量检测关和工程质量责任关等“三大关”,加强质量管理考核,把施工的各个环节,细化量化成具体指标,转化为考核目标,各工序的质量责任落实到人,实行奖优罚劣。经常性地召开质量专题分析会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总之,我们在坚持公路全面养护的同时,应把预防性养护作为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的重点。逐步转变“不坏不修,坏了才修”的传统养护方式,力争做到勤防和早防。通过创新养护模式,提高公路养护质量,促进公路路况的稳定,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节约社会资源,为公众提供良好的道路通行条件。 

  (作者系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快讯
   第03版:新昌教育
   第04版:专刊
   第06版:沃洲论坛
   第07版:财税之窗
   第08版:专刊
“冬路夏养”公路养护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速冻食品的挑选和保存技巧
怎样选购烘炒食品
怎样选购“安全水果”
怎样选购优质的酸奶
怎样辨别催熟的西红柿
今日新昌沃洲论坛06“冬路夏养”公路养护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2013-10-24 2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