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部,离县城约5公里,工程总投资2千万元,总占地56.6亩,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共划分为入口广场、烈士纪念馆、纪念碑及广场、烈士墓区、休闲登山步道等五个功能区。
穿过石碑坊步入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广场,右侧被保留的几棵松树挺拔高耸,这其中将穿插种入柏树,营造出庄严的气氛。为了满足集散的要求,现在还对原先两边山体进行适当的开挖和平整,最后形成了一个面积约918平方米的集散小广场,这里将设置雕塑小品、花坛等,供市民休息停留和观赏。
从集散小广场上山即是纪念广场及纪念碑。墓道踏步为206步,中间设置了多个休息平台缓冲,纪念广场约为7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余人参加悼念仪式。广场分为上下两个平台,纪念碑位于上平台中轴线上,纪念碑高为17.9米,碑的正面“烈士永垂不朽”六字铿锵有力,由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九十八岁)题写。背面是六柱五间牌坊,中间三间为正面雕刻壁,背面为休息室、厕所、工具间等附属用房。
烈士墓区依山而建,建成弧形台地状,弧形悼念道为1.5米宽,共建有360穴墓,全县297名英烈将集中安葬于此。墓区共有两条通往山顶的登山道,是陵园肃穆和休闲的对应,也是陵园公园化的有力补充。
沿着墓区正面的165步墓道上山,记者发现,山顶这个休闲凉亭(暂未命名)将陵园东侧和西侧连接在一起,西侧下山便是墓区,方便市民在园中走动。
“烈士纪念馆也将于今年开工建设。”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烈士纪念馆原为粮库所在地,鉴于原建筑是古朴大方的石墙和木作建筑,所以纪念馆将保留原来的风格,将建成烈士事迹陈列馆、多媒体室、冥思厅、办公用房等。
一路上,记者还发现了两个不锈钢水池。据工程负责人介绍,这是陵园的附属设施,主要供消防、生活、绿化等用水需要。
据了解,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作战至今,我县共有297名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付出生命的烈士。新昌烈士墓只有鼓山烈士陵园相对集中,安葬着14名烈士,其他烈士墓散落在乡村、山上、田间、地头,其管理状况令人担忧。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决心新建烈士陵园。2012年9月,烈士陵园工程列入我县十大社会事业项目之一,并于2013年12月底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集革命纪念、红色教育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昌新闻网记者俞帅锋 郭志贵 通讯员梁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