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人文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15年09月29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唐七角斜钮素镜
  七角斜钮素镜,唐代,照容用具,青铜。径长20.8厘米,重1118.9克。圆形,七角斜钮,黑漆古镜膜,光素黝黑锃亮,中心区较厚,边缘略薄。1989年11月下旬在新昌县镜岭镇黄泥田村出土,为珍贵文物。

  镜,古人称“鉴”或“照子”,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梳妆照容器,也是我国古代铜器中独成体系、艺术价值很高的工艺品。目前所知最早的铜镜是在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小铜镜。我国铜镜发展有三个重要历史时期,一是战国时代,铜镜流行;二是西汉时期,铜镜鼎盛;三是隋唐时期,铜镜繁荣。铸造铜镜有许多特殊工艺,如在铜镜上加错金银、镶嵌、镂空、复合、彩绘等,使用的材料有金、银、绿松石、宝石、玉石、琉璃、漆、螺钿等。大约到清代乾隆以后,铜镜逐渐被西方传入的玻璃镜所取代。

  素镜,镜背不饰花纹,是人们最广泛、最普遍使用的镜种,始于西周。自西周以来它不仅数量多,而且不乏精美之品。素镜的种类比较多,从战国的三弦纹镜到汉代的素地连弧纹镜,再到唐宋的单凸棱镜和素镜,一直到明代的各式圆柱形平顶印章素镜和清代的漳州素镜,不论其外形和内钮如何变化,都以其简洁的形制和朴素大方的式样赢得了广大使用者的青睐和喜爱。

  唐代,铜镜呈现出镜型繁多、纹饰复杂、缤纷绚烂的特色,无论是造型的别致和图案的精美,还是铸造的精细和工艺的华美,均已超过了前代。这时的铜镜以圆形居多,但也打破了传统形式,创造了菱花形、葵花形、亚字形。镜钮多为圆钮,亦有兽钮、龟钮等。纹饰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瑞兽、鸾鸟、花卉、人物、铭文等,其中海兽葡萄镜是唐镜的典型代表。而纹饰的布局也不再限制于内区和外区,出现了跨区布局、整体高浮雕等多种表现手法。铸造技法上出现镀金、贴银、金银平脱、螺钿和宝石镶嵌等特种新工艺。在这样一个铜镜繁荣的鼎盛时期,七角斜钮素镜设计复古,回归传统,简洁大气,而镜钮又与主流圆钮不同,且其铸造工艺非常精湛,至今光泽照人,实乃凤毛麟角。

  唐七角斜钮素镜工艺精,品相好,其凝聚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和神韵浓重而鲜明。透过铜镜,人们不仅能触摸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时代脉搏,看到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演变情形,而且能从中欣赏中国高超的青铜艺术。  (钟靓 撰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快讯
   第03版:民生
   第04版:新昌水务
   第05版:人文
   第06版:金色田野
   第07版:法治之窗
   第08版:财税之窗
唐七角斜钮素镜
笔精墨妙乃草圣
迁居新昌的外来氏族(八)
广告
今日新昌人文05唐七角斜钮素镜 2015-09-29 2 2015年09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