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台风,为何一姓夏一姓秋?
我国地域面积广大,各地季节起止时段不同。为了统一说事,习惯上把6-8月统称夏季,9-11月看做是秋季。基于这个判定,6-8月的台风就归为夏台风,9-11月的台风就归为秋台风。
下面就从数量、强度、影响等几个方面的数据来看看,秋台风和夏台风谁能更胜一筹。
◆数量上,夏台风小胜一局
根据1981-2010年30年气候平均,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6-8月生成11.2个,登陆我国4.5个。9-11月生成10.9个,登陆我国2.5个。从生成数量来看,秋季稍稍少于夏季,但是登陆数量明显少于夏季。其实9月的台风生成数量比7月还多,10月的生成数量也和7月基本打了平手。夏台风主要依靠8月,才在数量上勉强战胜秋台风。
◆强度上,秋台风碾压夏台风
据统计,1951-2010年间,气压最低(通常气压越低,强度越强)的前20个台风当中,秋台风占据了13席,达到了65%,夏台风占据了6席,占比30%。可见秋台风的整体实力更强。
目前西北太平洋上的几个最强记录保持者,也都是清一色的秋台风。比如,西北太平洋上的最强台风,即1979年第20号“Tip”,是当年10月的产物。它也是全球有确切纪录以来强度最强的一个台风,中心气压870百帕,为人类实测到的最低海平面气压值!它的影响范围也最大,其环流可以覆盖半个美国国土。
2013年的超强台风“海燕”,生于深秋的11月,也无愧于当年的“风王”称号。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其风速(170海里/时)超越了1979年“Tip”,但由于没有飞机实测,而只能做一个参考。
此外,中央气象台曾经认定的风速最强的台风,是1958年的22号台风“Ida”。当时测到了110米/秒的最大风速。不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观测水平等因素,这个数据未必可信。尽管如此,这个台风生于9月,是秋台风无疑。
◆影响上,“秋台风+冷空气”是个可怕组合
在2014年的夏台风“威马逊”(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广东、广西的最强台风)横插一脚、改写历史之前,1949年来登陆广东、海南、香港、福建最强的台风都是出现在9月。
而且秋台风更容易遇到冷空气,可以激发出更强的降水,此时它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会导致更大的灾难。比如,2010年的13号超强台风“鲇鱼”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当年“鲇鱼”10月份生成,并没有直接登陆台湾,从巴士海峡钻进南海,然后北上登陆福建。台风环流输送的大量暖湿空气,遇到北方南下的冷空气激发,再加上台湾中央山脉的地形抬升影响,导致台湾东部宜兰苏澳降水超过1000毫米,苏花公路出现了崩塌,酿成一旅行团26人死亡(失踪)的惨剧。还有2013年10月的台风“菲特”,也是因为和冷空气相遇,导致了浙江余姚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 (摘自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