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李白原诗全文见上期,此不赘。
接着转入第二层,诗仙梦游开始。称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至此,可称梦游之第一境界。
那天晚上,李白或因白天越人语天姥而心生向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合人情之常。诗的好处,虽梦中之境,却著诗仙之笔,从吴越而至镜湖,星月交辉,与月下镜湖浩瀚碧波相映,空明澄澈。梦魂超越时空,从月夜中天,俯瞰越中山水,灵秀异常,灵魂飘飘欲仙,凭虚御风,从月下飞过镜湖,来到自东晋六朝以来高人名士隐居云集之剡溪,他一定向往王子猷雪夜访戴逵的东晋逸事高风,但他惜墨如金,略而不写,将笔触直抵主题,只说谢公(灵运)在剡中遗迹,以其宿处为代表,因他要奔赴剡中天姥而去,而谢公宿处正是谢诗登天姥途中一节,暝投剡中宿的地方,与谢诗完美相接,而其地正在今天新昌县城位置,当时新昌尚未从剡县分设建县,只称石牛镇。以清代新昌诗人陈宁燮《沃洲古迹》书中想象,以为当时或只野老泥壁茅棚二三家,他们因好客而留宿谢公而已,并无旅店,这可不说。但李白接下去是“渌水荡漾清猿啼”一句,把剡溪上游生态环境写得生动如画。那应该已入今天新昌地界,尤其“清猿啼”一景为天姥山所特有,唐宋以来,多少诗人,都以“清猿啼”描写天姥山,杜甫在“归帆拂天姥”以后,也有“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之句写天姥清猿声。李白熟悉此地景物生态,当非想象之词。因谢公宿处而想象脚著谢公屐,此屐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称“登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为谢公发明专利。梦中虽然不必著屐,而他因向往谢公行止而著之,亦非空穴来风,当有深意存焉。身登青云梯,既是梦中写实,也是一语双关,把他当时因朋友、道士元丹丘和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推荐,突然喜从天降,来到朝廷和皇帝身边的情景和盘托出,“渌水荡漾清猿啼”一句,也可看做他身临君门的喜悦心情之写照,与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心情略同。故以下所写天姥山,既是梦游之境,更是朝廷之景也。至此,你可以理会李白所以一往情深,以梦游天姥寄意之深意。李白被誉称为诗仙,当然由他收入全集的众多诗篇而成名,但毋庸讳言,此梦游诗却是份量很大的成名之作,故安旗先生把它与《蜀道难》《远别离》并列为李白诗歌中最重要的诗篇之一。
以下是梦境中的第三层。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些描写,你说是他梦游山中之境自然也可以,但它其实已经把初入朝廷的气象连在一起描写了,到此为止,他忐忑不安地等待当朝皇帝的召见,是一种迷茫兴奋的心情。 (唐樟荣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