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项泽统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县以“政企校协同、产教训融合”为路径,创新培育“天姥茶师”“天姥技师”“天姥阿姨”三大技能培训品牌,带动11.55万群众实现技能增收,走出了一条“技能兴产、品牌富民”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2025年浙江省龙井炒制技能大赛中,新昌茶人团队包揽多项大奖:张建功、盛焕尧、周秋荣三位选手荣获“浙江省龙井茶制茶大师”称号,青年选手胡双摘得“浙江省龙井茶青年炒制能手”桂冠。这支年轻团队的成功实践,正是我县“学赛结合”培育模式的生动缩影。
围绕“茶叶大县”建设,我县推出了“新昌茶艺师”全产业链培训班,涵盖茶园工、制茶工、茶艺师等12个工种,构建“茶苗扦插-智能种植-精深加工-文化旅游”闭环培训体系。在澄潭茶厂下岩贝教学实践基地,学员可操作数字化炒茶机,全程参与大佛龙井、天姥红茶制作。依托茶叶技术推广站、职业技术学校等平台,已累计培育专业制茶人才超千人。目前,全县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45亿元,带动就业3.2万人,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
作为全国医药强县、轴承之乡、纺机基地,我县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迫切。近年来,我县以“新昌技师”品牌建设为抓手,通过政校企深度联动,破解企业技能人才短缺难题。围绕企业技能需求,新昌技师学院与万丰奥特集团联办“定向班”,学员毕业后可直通万丰工厂,最快3个月即可从普通操作工成长为机修技术工,为企业输送优质年轻技师。同时,新昌技师学院投资150万元建成国内领先的“一体化数控维修实训室”,与万丰奥特、本发科技等龙头企业共建“校企双导师制”平台,将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转化为教学案例。“学生提前掌握企业所需技能与职业操守,就业适应力显著增强。”新昌技师学院教师陈伟江表示。
月嫂是家政服务行业里一个相对高端的工种,近几年,我县已培训出数万名“新昌阿姨”,就业后年薪10万元以上的不在少数,成为我县农村女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的一条主渠道。参加月嫂培训的农村女劳动力走出新昌后,到宁波、杭州等周边城市工作,得到了市场认可,并逐渐形成了“新昌阿姨”品牌。近几年以来,在“新昌阿姨”主品牌下,根据市场需求逐渐细分出医院护工、养老护理员、住家保姆等工种。在品牌效应影响下,我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燃起了就业热情,纷纷希望能参加此类技能培训,拓宽个人增收致富渠道。
我县通过技能培训品牌化、产业链化,不仅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更构建了“人才培养-产业升级-就业增收”的良性循环。从茶产业到制造业,再到家政服务业,三大品牌培训体系覆盖全产业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能富民”模式,为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