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余佳 孟洲颉
通讯员 周乐乐
本报讯 “作为绍兴市唯一的试点,我们已完成10家重点企业环境风险周知卡上墙,接下来要总结提炼经验,为全市环境安全管理提供新昌范本。”7月30日,县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陈炜楠指着新昌县振业金属电镀厂厂区内悬挂的大幅红色边框公示牌介绍道,这块高约1.1米、宽约1.6米的“环境风险周知卡”,正为我县重点企业的环境安全筑起一道“可视化防线”。
来到该厂的宣传栏,一张环境风险周知卡格外醒目。通过各色边框标注其风险等级,防水防污的材质确保信息清晰可辨。卡片上,危化品仓库、废水处理站等风险源位置一目了然,应急物资清单、24小时应急电话及责任人联系方式清晰列出,附带的厂区应急疏散路线和应急物资分布图更是让员工对应急路径“心中有数”。
“以前遇到突发情况,大家常手忙脚乱找资料。现在对着周知卡,该找谁、拿什么、往哪去,一眼就清楚。”新昌县振业金属电镀厂危化品管理主管戴良辉坦言,作为试点企业中唯一的电镀企业,他们的周知卡特别标注了危化品仓库等关键风险点,“员工培训时对着卡片讲流程,效率提高不少。”同时,操作手册成了员工的“应急宝典”,手册里不仅有应急指挥体系名单,还附上绍兴市生态环境局新昌分局、县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的24小时联系电话,甚至详细标注了应急沙袋、吸附棉等物资的存放位置。
在电镀厂的车间里,员工正利用班前会学习操作手册。“现在不仅要会操作设备,还要懂应急处置。”车间主任说,有手册,有周知卡,大家看得清楚,学得明白,心里也更踏实。“挂上牌、学手册只是开始,关键要让每个员工都把责任记在心里。”戴良辉的话,道出了试点企业的共同心声。根据方案,周知卡和操作手册将每年更新一次,企业若发生产能调整、工艺变更等重大变化,也需及时修订内容。
此次试点的10家企业涵盖6家重点风险源企业、1家表面处理企业、1家电镀企业和2家危废经营单位。每张周知卡均按统一标准制作:重大风险区域为红色,较大风险为橙色,一般风险为黄色,较低风险为蓝色,直观区分风险等级。同步完成的还有环境风险应急操作手册,A5大小的手册详细载明分场景处置方案,从化学品泄漏到火灾爆炸,每个场景每个环节都有明确指引。“通过周知卡,管理部门在日常检查和应急事故响应时,也能快速掌握企业风险区域分布、物资配置等情况,减少检查时间,加快响应速度。”执法队工作人员介绍。
为确保实效,我县推动企业建立了“三级责任体系”,由企业法定代表人负总责,环保专员抓落实,车间班组具体执行。“每个岗位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比如仓库管理员要每小时巡查风险源,发现异常第一时间联系应急队。”执法队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红黄牌”督办制度,对未按期完成的企业挂黄牌警告,整改不到位的纳入环保失信名单,倒逼责任落实。
接下来,我县将总结试点经验,编制《环境风险周知卡及操作手册实施指南》,建立重点企业环境风险动态管理数据库。“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建设,让环境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范’。”市生态环境局新昌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套经验成熟后,将为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提供“新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