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司法局通过定设社区矫正报到处和谈话室,定配专职接收登记人员,定制“一案、二册、三录、四书、五表”等档案资料,定查社区矫正执法情况,定制请销假、走访等管理制度,定责确立岗位监管职责,严格把握审前调查、入矫接收、日常管理、督查考核、违法查处“五关”,确保报到登记、思想汇报、手机定位、公益劳动、请销假等各项制度均能落实到位。近年来,已办理审(释)前社会调查案件308件,作出不适用决定41件,办理接收登记565人次,开展谈话教育69人次,作出警告处罚69人次。
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犯罪成因、犯罪类型、危害程度、悔罪表现、社会关系及改造成效,县司法局积极开展入矫初期、中期、解矫三阶段风险评估,用“绿、黄、红”三色预警信号,将各乡镇(街道)当月内发生实际再犯新罪人数、脱漏管人数与年度控制指标挂钩,并将预警整改情况纳入乡镇(街道)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深化应急管理机制,提升防控实效。
县司法局还通过定位终端手机,将全县社区矫正人员纳入卫星定位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落实专人负责跟踪监控、轨迹查询、实时预警、信息提示等动态管控。如发现轨迹异常,及时与矫正人员进行联系确认,并就近组织工作人员上门走访排查,确保不出现脱管、漏管现象。同时,引进“指纹+面部”识别报到系统进行准确的身份识别和验证,真实记录每个矫正人员的日常报到、学习教育、公益劳动等情况,克服手机定位偶尔存在“人机分离”的监管弊端。今年以来,共对742人实施手机定位,定位监控率保持在90%以上。 (通讯员 贾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