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专刊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17年09月27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与学的语文味
  高中语文教研员 卢八妹

  几年前,我去杭州滨江实验学校参加了一个小学、初中、高中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各学段同学一首诗,课题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诗作《约客》。小学的课以朗读感悟为主,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初中的课以理解感知为主,学生反应热烈;高中的课以鉴赏为切入点,把诗作为媒介,重在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因为鉴赏答案的排他性,课堂相对比较沉闷。课后的互动研讨中,高中的课受到了来自专家及初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批评,更有省小学教研员尖锐质问:我们把表情那么生动、表达那么流畅的学生送来给你们,你们是怎么把他们教成木讷的闷葫芦的呢?

  这个质问当然是偏激的,但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裂缝是存在的。裂缝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法、学法及测试内容的差异。特别在教法上,高中教师广泛采用分析、讨论、质疑、联想,甚至在高一时就按高三的要求拔高性地补充、延伸,按高考功利性地训练增量,这些常常令学生产生思维的障碍、理解的困难,最终学习的热情就越来越缺乏了,甚至丧失学习语文的信心。

  出于以上考虑,我们安排了本次活动,借此希望老师们对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过渡衔接予以关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白高中的课堂要让学生学什么,该让学生怎么学。

  两位上课老师,一位是新昌中学的潘露怡。她于2014年8月走上工作岗位,教学才第四个年头。短短三年,她已在县、市、省教学比赛中多次获奖。小潘老师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对每一篇课文都踏踏实实解读,认认真真反复“裸读”课文,而不是直接依靠着“教师用书”或者网上的各类教案,我以为这一点非常可贵,要大力提倡。只有教师的独立解读,才能知道学生阅读时可能会有的困惑,才能精确地确立语文课堂中的重点与难点。

  另一位是实验中学的叶若兰。她从教二十余载,教学经验很丰富,她的课也在县、市级评比中屡屡获奖。她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教学之余,她努力充实自己,醉心阅读、热爱写作,多篇古诗鉴赏和散文被网络平台转载。我认为,读书、写作正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不能想象一个自己不读书的人如何引导学生读书,一个自己不写作的人何以指导学生写作。

  回到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堂到底要让学生学些什么,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也是思考者常常困惑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一篇篇在内容上没有必然联系的文章,这些文章在没有编入教材时就已经存在了。它们原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可以称之为“原生价值”。原生价值可以是知识传播价值、情意交流价值和休闲价值等等。这些价值有的是显性的,读者一目了然的;有的是隐性的,需要借助一定的阅历或他人的引领才能感悟。如《金岳霖先生》,在没有成为教材之前就具有“原生价值”,读者阅读文章后,能不同程度地读出金岳霖的天真、朴素、热爱生活、怪异等性格特征;并且可以从人物的性格进入到人物的心灵世界,从金岳霖的“怪”,看出了他的心酸、孤独、特立独行和对学问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注。但是,这些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材,成为课文,它们的价值就发生了增值和变化,除了原生价值外, 还有了“教学价值”。如《金岳霖先生》作为一篇课文,我们要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作用和运用;思考汪曾祺先生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联系背景,认识大师,感受大师风范。课堂教学内容应全方位呈现语文的特质。

  至于怎么教,一句老话:教无定法;但任何一种教法都要指向语文的教法。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希望我们的每一个老师去深入思考。我以为语文课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听、说、读、写、思。这几个词不仅仅指向学生,也指向教师。以读为例,朗读是传统的学法,也是现代要继承发扬的学法。师生摇头晃脑的吟读、声情并茂的朗读、响亮悦耳的齐读,应该贯穿与我们的课堂。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品味,在朗读中内化,我以为这就是语文的味道。

  总之,高一是学生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也是决定学生能否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状态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通过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弥合从初中升高中的语文教学“裂缝”现象,这必然有助于学生培养并树立起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最终为其高考的全面胜利乃至于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快讯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刊
   第06版:新昌卫计
   第07版:中国电信
   第08版:小记者
《金岳霖先生》说课稿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
精心耕耘 用心播种
教与学的语文味
品咂语言 感受精神
新昌语文人 一直在路上
今日新昌专刊04教与学的语文味 2017-09-27 2 2017年09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