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施肩吾
越山花去剡藤新,才子风光不厌春。
第一莫寻溪上路,可怜仙女爱迷人。
施肩吾(约823年前后在世),字希圣,号东斋,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诗人,元和十五年(820)进士,后隐居洪州西山修道,称“华阳真人”。
这是一首送别诗。他的朋友王秀才要去的剡川可是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地方,而且又是暮春时节,刘阮遇仙的故事又传颂不衰。你去即去吧,但第一莫寻溪上路,不然被那里的仙女们迷上,你可回不了家了。
秋醉歌(节选)
【唐】张为
金风飒已起,还是招渔翁。
携酒天姥岑,自弹峄阳桐。
脱却登山履,赤脚翘青筇。
泉声扫残暑,猿臂攀长松。
翠微泛樽绿,苔藓分烟红。
造化处术内,相对数壶空。
醉眠岭上草,不觉夜露浓。
一梦到天晓,始觉一醉中。
张为,约唐僖宗乾符初年(874)前后在世,闽中(今福建福州市)人,曾于大中十二年(858)流寓长沙,获一女奴,惑之几死。工诗,与周朴齐名。
此诗写深秋登天姥山情景。金风送爽,携酒登山,弹琴自娱,脱却木屐,赤脚而行。及至上山,果然看到不同景象,泉声扫残暑,猿臂攀长松。翠微泛樽绿,苔藓分烟红。最后醉眠其上,夜露湿衣,也全然不觉,一梦到天亮,才知道昨晚的确喝醉了。如此游兴,如果不是虚言,那确有名人雅士之风。与后来苏东坡所言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异曲同工。
路入剡中作
【唐】方干
戴湾冲濑片帆通,高枕微吟到剡中。
掠草并飞怜燕子,停桡独饮学渔翁。
波涛漫撼长潭月,杨柳斜牵一岸风。
便拟乘槎应去得,仙源直恐接星东。
戴湾即剡溪,因东晋名士王子猷雪夜访戴逵故事而闻名,冲濑,即言水流湍激。作者乘着小舟,由剡溪来到剡中,这也是唐朝诗人习惯所走的路线吧!首联,写作者仰躺或斜倚在小舟上,任水流湍激,将他轻轻送往似诗如画的剡中山水之间。戴湾冲濑,高枕微吟,他一定想到了东晋画家顾恺之所言,如行山阴道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应接不暇的赞美之词,心情愉悦。次联写途中所见,燕子在剡溪两岸掠草并飞,时令应在春夏间。他不自禁地停下小舟独酌为乐,就像舟中的渔翁一样,有自得其乐之慨。再次,由剡溪深入到它的上游三条源头之一的澄潭江,这里风光愈加迷人,波涛撼月,风牵杨柳,应该是浓阴匝地、潭深水碧、大鱼出没的好地方。每当读到这两句诗,就令人感叹如今澄潭江风光不再,有心生隐痛之感。再上去,应该可以去天河了,这里有动人的神话传说。作者引用张华《博物志》天河通海的故事,以为乘着木筏应该可以上天河见到牛郎织女吧!星,指牵牛星,据说越地上应牵牛星宿位置所在,剡中在越州东南,故云接星东。如此结尾,令人遐思悠然,余味绵长。
方干诗文杰出,名动一时,惜其貌陋唇缺,味嗜鱼鲊,性多讥戏,连举十余年,有司议(方)干,谓才则才矣,不可与缺唇人科名,四夷所闻,为中原鲜士矣,最后终老镜湖!用现在的话说,因为相貌丑陋,又是破嘴唇,又喜吃鱼干,又喜讽刺人,终于进不了封建统治者队伍,认为让他这样的人当官,怕让外国人耻笑中原无人,你们难道连个不破嘴的人也找不到了吗?真是令人感叹!
(唐樟荣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