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勇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大花园建设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唐诗之路精华地优势,结合茶文化、佛文化,以“茶诗佛缘、山水品鉴、休闲养生”为主线,依托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体验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串联,全面衔接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建设行动方案,以发展文化旅游业,推进县内县外双循环为路径,实现了唐诗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价值转化,“大花园”建设内涵得到了深化和提升。
一、我县建设特色大花园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凸显。新昌县位于浙江省东部,隶属绍兴市,新嵊盆地南侧,县境东邻宁海县、奉化市,南接天台县,西南毗连磐安县、东阳市,西北与嵊州市接壤。近几年来,我县积极打造内外联通的开放通道,杭绍台高铁、金甬铁路、杭绍台高速、527国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在加快实施,上三高速新昌南互通顺利通车,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新昌航站楼正式启用,交通区位不断优化,全面提升我县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二)自然资源独特。新昌县属浙闽低山丘陵的一部分,生态林覆盖密度高、茶园广袤依山起伏、台地和缓果蔬连绵是新昌山地生态景观的写照。县境流域面积1209平方公里,有大小干流73条,总长455.6公里,是典型的山区性河流,澄潭江、新昌江、黄泽江三大主要河流呈折扇形流向西北注入曹娥江。新昌属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具有典型山地气候特征。
(三)文化底蕴深厚。新昌是“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自然山水资源丰富,人文风貌独特,是山水诗、山水画的发祥地之一,区域人文和自然景观达300多处。茶文化优势突出,是中国茶文化之乡、茶道之源。传统文化资源各具特色,地方文化资源极具开发潜力。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被列入国家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荣获“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县”等称号,两次在全省全域旅游发展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四)经济实力强劲。2019年新昌实现生产总值451.46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4.9:49.6:45.5,人均生产总值为103962元(按户籍人口计算)。2019年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04元,增长8.6%。科技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新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促进动力,全县共有188家企业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也是浙江首个县域综合性的科技改革试点。新昌县综合实力位居2019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61位,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第81位。
二、新昌诗意大花园打造的主要做法
(一)锚定“精华地”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是重体制完善。成立由县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文旅局、旅游集团、天姥山文旅发展中心“三驾马车”促发展的格局,强力领导、合力推进的机制高效运行。二是重顶层设计。高水平编制《新昌浙东唐诗之路战略规划》《新昌县全域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新昌县天姥山旅游区总体规划》等多项文化旅游规划,统筹盘活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全景新昌,把李白心中的“梦游地”建成游客向往的实景地。三是重政策保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带动各线资金30亿元统筹用于全域旅游发展。
(二)激活“梦游地”底蕴,一个品牌造声势。一是强文化传播。成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诗之路研究会,做好专著出版和学术交流,发挥学界智慧为诗路发展护航。围绕“诗路”主题做好媒体宣传和活动助推,把新昌秀美的山水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向了全国,全面打响“诗意新昌”IP。二是强产品开发。开发“浙东唐诗天姥宴”系列产品,注册“李梦白”商标并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形成了吃有“天姥唐诗宴”、住有“天姥山居”、游有“新昌十二时辰”、购有“天姥农味”、娱有“诗路芳菲”的特色品牌。三是强推广交流。围绕“游天姥山,走唐诗路,品唐诗宴”,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市场推广交流活动,组织文旅企业走进重点城市推广宣传,深化“新天仙配”区域合作,积极开展“文化走亲”。
(三)推进“实景地”打造,一鼓作气谱新篇。一是抓项目招商。实施旅游业招商“一号工程”,大力开展文旅招商推介,自2018年以来,已招引安缇缦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元乡村旅游度假综合体、“狐巴巴”星球乐园等高端文旅项目83个,总投资超11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二是抓“珍珠”打造。围绕打造若干颗“诗意珍珠”,以“筑梦新昌唐诗城,寻梦唐诗天姥山,追梦唐诗十九峰,缘梦唐诗大佛寺”为主线,在全省率先启动“浙东唐诗名城”5A级景区城创建,推进三大核心景区的开发提质,加快唐诗风情小镇、风情村节点打造,形成有故事、有特色、高水平的文旅载体。三是抓配套提升。结合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县”,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全域旅游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优化“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服务水平,提升全域旅游发展层次。
三、新昌诗意大花园打造的主要成效
(一)“青山”依旧,生态文明持续夯实。通过大力实施“百村成景”行动,加强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城乡面貌再展新颜。2019年,成功创建4A级景区城、创建A级景区镇10个、A级景区村庄165个。今年1-6月,全县空气优良率97%,PM2.5均值浓度为27μg/m3,上榜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全省15个)。
(二)“金山”可期,旅游经济有效增长。随着诗路品牌的提升,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市场活力不断释放。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18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9亿元,分别增长13.0%和13.3%,连续多年保持每年增长10%以上。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4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
(三)“主客”共享,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通过全国唐诗之路与天姥山学术研讨会、山地越野赛、唐诗赛等学术活动、节庆活动的举办,以及《还有诗和远方·诗画浙江篇》等文旅节目热播,新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人人享旅游”的共建共享氛围日益浓厚,“有声”目标已出色完成。
四、新昌诗意大花园打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重要启示
新昌县山清水秀、空气优良,有着建设美丽大花园的良好环境基础;亮点频出的全域旅游创建、稳健发展的产业经济、不断提升的综合交通,为大花园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唐诗之路、佛教之旅、茶道之源的精华所在,又给大花园建设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感及新昌独有的特色。但对照全省大花园典型建设要求,以及和其他典型示范单位推进情况横向比较,我县仍存在以下问题:城市功能形象亟待提升;综合交通短板比较明显;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还正在推进,成效尚未得到充分释放;绿色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尚未真正实现体系化、制度化,“两山”转化通道尚未全面打通。
为进一步点亮“诗与远方”,加快打造新昌诗意大花园,有以下几点重要启示:
(一)规划是着力点,必须牢牢抓住。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旅游资源、旅游线路等规划,尤其注重核心景区辐射带动作用,构筑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文旅融合黄金游线,确保真正实现“全域美”大格局。
(二)融合是关键点,必须紧紧突出。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用好用活唐诗文化、茶文化、小吃文化等特色历史文化,实现文化赋能旅游,催生出体验感更佳、更富文化内涵、更有生命力的旅游产业,为新昌全域旅游打上独特烙印。
(三)增收是落脚点,必须时时强调。突出富民导向,通过全域旅游发展,带动一二三产融合,拓展旅游消费空间,努力把青山绿水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也是大花园建设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作者系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