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柳莺 吕烨云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结果来看,目前我国乡村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达23.81%,远超城镇老人,乡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让老人们在村里生活得更舒适,新昌坚持积极探索,不少村已经开始付诸行动,“长者共享食堂”就是其中之一。
临近中午,东茗乡后岱山村文化礼堂边的小屋子里飘出了饭菜香,身穿洁白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我们的菜在制作过程中,都是以适合老人的口感为主,保证菜肴制作健康。”后岱山村长者食堂工作人员王玉娇表示。
从今年11月开始,后岱山村的长者共享食堂正式对外开放,每天中午为老人们提供一荤二素一汤的健康餐饮。王玉娇是本村人,烧得一手好菜,和其他三个村民一起成为了食堂里的大厨。他们每天早上6点多开始忙活,到10点半左右做好饭菜。随后,身穿工作服的梁新红就会用6个崭新的大保温桶,装好饭菜后往车上搬。“我们一共有100多个老人的饭菜需要配送,他们集中在下岩贝村和金山村。”梁新红表示,通过配送服务,下岩贝村、金山村和后岱山村的老人一样享受到了共享食堂的热乎饭菜。
时间很快来到中午11点,陆续有老人前来就餐,并在后岱山村文化礼堂内排好了队。不一会,大家就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菜肴既有营养,又有好味道,还只要一元钱,看得出老人们都很满意。“这里的菜式好吃又便宜,几乎是免费的,对我们这样年纪大的人来说很方便,都省得自己烧了。”在场村民表示。
后岱山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主任王国洋给记者算了笔账,让记者弄清了这“一元餐”的来历。“我们现在的标准是6元钱一餐,县民政局可以补贴3元钱,我们乡里面补贴1元钱,我们村里补贴1元钱,所以老人自己只需拿出1元钱。”王国洋表示。
茗山家护是一家来自宁波的公司,专注养老服务,目前在我县运营126家村级照料中心。类似后岱山村这样的助餐点,目前已经打造了23个,2023年度计划达成50个,后期目标完成助餐服务全覆盖。
老人们对他们的服务很满意,但老人心中也有担心,这样优惠的暖心服务能一直持续下去吗?“我们现在集体经营性收入比原来翻了一番,所以我们有这个底气和实力,把这个事情继续做下去。”王国洋表示。
的确,只要村集体经济提高了,老人们的服务就能一直做下去。接下来,该照养中心还将面向行动不便的老人,推出送餐上门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相信在政府、企业和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乡村的养老服务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