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沃洲论坛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陈科锋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作为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如何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取得实效,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提高领导干部的为民意识是根本,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关键,要努力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思考之一:增强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深厚基石。只有密切干群关系,做实感情这本大账,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领导班子良好的形象。

  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领导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既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更是我们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石之所在,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我们要把密切干群关系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通过实施领导干部“1+1”联系服务困难户制度,发放干部“爱心联系卡”,组织开展“帮资金、帮技术、帮信息、帮就业、助脱困”等内容的帮扶活动。一方面来真正触动干部灵魂,让干部受到教育。要让领导干部通过攀穷亲、交农友,上门走访,了解民情,加深触动。看看群众困难,想想自己的生活和待遇,算一算经济账和感情账,懂得珍惜和努力,真正培育牢固的群众观,形成正确的权力观,树立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通过活动的实施,通过实打实的帮助、心连心的沟通,真正增进干群联系,筑牢党的群众基础。

  思考之二:关注民生是促使领导干部形成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只有着眼于解决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作风建设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民生问题是群众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也是最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解决与群众关系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问题,既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当前,领导干部心中普遍有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愿望与想法。但关注什么样的内容,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做出什么样的业绩,却是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真正考验。追求GDP、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是政绩;推进环境治理、建设优秀人居环境也是政绩;解决群众饮水难、出行难、建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维护社会稳定更是政绩。当我们的领导干部真正把“关注民生”放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首要位置,在工作的谋划中,首先会考虑群众能不能受益;工作的实施中,就会看群众到底欢迎不欢迎;工作的总结中,就会看群众到底满意不满意。反之,如果我们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脱离了“民生”这一基点,就会变得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好高骛远,注重虚名,搞一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既浪费了国家资源,又伤害了群众感情,从而影响我们整个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局。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坚持从群众最现实、最具体、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在“助水、助行、助医、助学、助业、助困”等方面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大力开展农村公路联网工程、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困难群众住房改造工程等一系列实事工程建设,真正找准问题、造福群众,赢得基层的拥护和支持。

  思考之三:一线实践是推进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最好途径。只有让干部深入一线、亲力亲为,干部作风建设才能达到虚实结合、立竿见影的成效。

  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重在实践,要让领导干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取信于民,以真真切切的形象感召于民,在一线实践中体现作风、在一线实践中检验效果,使工作的一线成为领导干部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最佳舞台。首先,一线实践最能发现问题。只靠视察听不到群众的真实呼声,单听汇报了解不了全面情况,看报纸电视发现不了存在的问题,只有让领导干部俯下身子,沉下心来,在基层一线开展入身入心的调查研究,才会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了解到更为全面的情况与信息。其次,一线实践最能检验工作的得失。“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一线的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最有发言权。只有到一线中实践,领导干部才会发现认识和实际上的差距,才会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缺点与漏洞,才会找到向群众、向基层学习的机会,才会找到弥补失误的点子与办法。第三,一线实践最能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在作风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其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感召力,最能带动整个班子和整支队伍的作风建设。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带头深入基层,带头到一线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有“向我看齐”的勇气和“从我做起”的工作格局,就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思考之四:直面矛盾是锤炼领导干部作风的最佳手段。只有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才能培育领导干部敢于负责、不言放弃的作风与勇气。

  立足实际,解决基层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既是新一届领导班子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更是锤炼领导干部作风的最好的“试金石”。首先,破解矛盾难题,最能锤炼干部作风。领导干部勇于走进各种矛盾难题,就能充分展示敢于碰硬、敢抓敢管的作风。破解矛盾难题,来不得半点官样文章、半点形式主义,只能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切从实际出发去谋划、去协调、去落实;破解矛盾难题,更不容半途而废,退缩逃避,只能周密筹划,开拓进取。其次,破解矛盾难题,最能提升干部能力。解决矛盾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剖析矛盾难题存在的原因,必有其长期性与复杂性。领导干部在破解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运用创新的办法,把握矛盾难题内在的规律性,努力探寻破解难题的新途径,形成推动工作的新思路,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领导干部更要深入基层,端正自身位置,主动向群众学习,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主要与次要、共性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第三,破解矛盾难题,最能增强班子的合力。破解矛盾难题的过程,是一个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领导班子必须切实克服“后任不问前任事、新官不买旧官账”的错误观念,自觉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集体的荣誉和工作的得失放在第一位,加强团结、增进共识,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同时,破解难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领导集体积极磨合、加强协调、良性运作的过程,在推进中健全机制,在破解中产生合力,在沟通中提高效率,从而达到“健机制、促合力、强班子”的目的。

  思考之五:开放互动是确保干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的有效保障。只有坚持广泛参与、公开运作,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才能取信于民、取得实效。

  局限于领导班子内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往往会单纯地就思想作风抓思想作风,极易走进封闭运行、自我循环的怪圈。这样的思想作风建设,群众不知情,参与不广泛,监督不到位,作风建设的成效无从谈起,领导班子的形象也无法树立。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必须抓住问题的症结,把全员参与、开放互动作为活动鲜明的特色。首先,意见征求上要突出广泛性。无论是领导干部蹲点调研,还是矛盾难题的梳理汇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主动问计于民,广泛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让群众参与到主题实践活动中来,使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筑牢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次,难题破解上要突出开放性。对于梳理出来的各类矛盾难题,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难题责任公示制、难题破解承诺制、难题销号审核制,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及工作简报,及时交流通报难题破解进展,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把基层群众的真实评价和满意程度作为衡量难题破解成效的“标杆”,确保难题真正解决,切实做到取信于民。第三,制度建设上要突出长效性。作为教育实践活动而言,能够阶段性、集中性地解决一些突出问题,但就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要求而言,必须着眼长远,立足长效。主题实践活动中好的办法和举措,要用制度和政策形式固定下来,并适时出台有关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使之成为我们常抓不懈的思想武器。

  (作者系澄潭镇纪委书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视点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今日卫生
   第05版:沃洲论坛
   第06版:沃洲论坛
   第07版:沃洲论坛
   第08版:专刊
关于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若干思考
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今日新昌沃洲论坛07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2013-12-30 2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