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的主要实践
“4+1”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以提升一种梅渚态度、凝聚一种团队精神、完善一套规章制度、开设一个干部论坛、全力打造一支全科型干部为主要内容,分年轻干部论坛、党性修养提升、专题活动培训、建规章立制度等四大单元来推进。
1.开设论坛,搭建干部成长平台。开展头脑风暴。镇主要领导召集了4次年轻干部“头脑风暴”座谈会,要求年轻干部结合联系村和分线工作提出在改革发展方面的思考和对策,促使年轻干部在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开展点子大赛。围绕“凝聚青春力量、助推改革发展”主题“秀一秀”,亮点子,14名年轻干部结合经济改革发展方面的调研和思考,激发了梅渚青年干事创业的动力、服务梅渚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参与重点工作的积极性。开展年轻干部讲坛。围绕“治四风、提四力”大讨论,组织中层干部结合工作实践,轮流上台进行思想交流,进一步提升年轻干部担当意识、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2.思想引领,提升干部党性修养。上专题党课。相继开展了年轻干部“上党课、强党性”活动、“五心献给党”千人党员大会主题党课,提升党员干部和基层组织的执行力、公信力、服务力和凝聚力,增强践行群众路线,服务产业平台园区镇、美丽乡村示范镇、生态文化特色镇的自觉性。学先进典型。以电教片等形式,组织学习焦裕禄、王乐义、杭兰英等先进事迹,查找自身差距,强化年轻干部的服务意识。谈经验心得。召开中层干部心得体会交流会,切实加强了年轻干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立场教育和责任意识、为民意识和廉洁意识。
3.专题培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重点工作实践教学。开展“青春治水、梅渚青年共参与”认领共青河段活动,发挥青年志愿者服务“五水共治”作用。同时,选派年轻干部到上级机关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心理健康专题培训。邀请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促使他们保持和增进个人心理健康,达到身心平衡,提高抗压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责任担当专题培训。邀请党校专家、企业老总开展专题辅导,围绕“岗位职责,我是谁,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节点,提升干部责任担当的能力。同时,开展公共活动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培训和应急救援培训,进一步提高年轻干部危机管理与媒体沟通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4.建章立制,规范干部干事行为。完善中层干部调整机制。调整了18名中层干部,其中年轻干部共9名,3名提拔,6名交流到重要岗位,使年轻干部工作重心,从线转向村,在一线工作、关键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考验锻炼。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以《联村志》为统领,创制“下村口袋本”,发放民情联系卡,推行镇机关干部下村服务“三件套”工作方法,使年轻干部更加主动服务线、片、村的各项重点工作,成为服务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反映基层群众现实需求的“晴雨表”,衡量乡镇干部工作的“成绩单”。健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结合重点工作,调整和完善了绩效考核内容,把年度工作积分考核与干部年终考核奖直接挂钩、与干部评先评优直接挂钩、与干部升迁直接挂钩,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督促各项重点工作的推动。同时,修订《2014年梅渚镇规章制度汇编》,进一步规范机关干部行为。
二、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4+1”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一个心齐、风正、气顺的工作团队,展现了梅渚镇机关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态度,全镇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普遍提高。一是年轻干部工作责任担当意识得到强化。机关干部能更多的立足岗位、查找差距,更多的提高标准、比学赶超,形成了“不比文凭比水平、不比唱功比做功、不比奖杯比口碑、不比和气比和谐、不比做官比做事”的工作氛围。二是年轻干部工作主动性得到提高。不管是否属考核内容、是否有利考核,不管是领导要求还是群众需要,不管是历史遗留问题还是当下的改革发展任务,人人能讲业务、人人能懂业务,形成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敢于担当,当好参谋,以项目为抓手,以实绩论英雄,助推各村五水共治、美丽乡村、控违拆违、清洁家园等工作。三是年轻干部工作创新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出点子、引项目,指导各村理清三年发展规划和2014年重点工作,探索实施村级留用地开发模式、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农业休闲观光等项目。
但仍应看到面对农村工作的新变化、社会形势的新发展,年轻干部还存在不适应、一些普遍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如政治理论学习不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理想与现实不相符,大多数基层年轻干部刚刚走出高等院校,来到基层一线,往往一时难以适应基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悲观失望、厌倦情绪,对自己的前途充满迷茫。业务能力与工作要求不适应,基层每天要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群众和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大事小事,刚下到基层的年轻干部一般都是专业理论知识多、实践经验少,缺乏处理农村基层事务的经验,工作方法不多。城市大学生活与农村基层生活反差大,随着公务员招考地域限制的开放,很多年轻干部都是刚从大都市的校园来到陌生的农村基层,在语言、饮食、气候等方面一时难以适应,外地来的基层年轻干部通常还会有很强的思乡情结。远离家乡和亲人,缺乏家庭的温暖,是基层年轻干部现实上的一大困惑。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素质提升的对策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年轻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政治理论培训,帮助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举办实用知识拓展班,帮助基层年轻干部快速认识基层、了解基层、热爱基层,掌握科学合理有效的基层工作方法和农村工作技能。鼓励年轻干部提高学历层次,加强农村实践锻炼,激发年轻干部创新工作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2.强化跟踪管理,帮助基层年轻干部增强信心和干事创业。强化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年轻干部的日常管理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作为日后任用年轻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年轻干部交流平台,以座谈会、建立QQ群、编写内部通讯录和组织各种活动为载体,促进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年轻干部多增加横纵向交流,以共同缓解压力,共同努力工作。实行“一帮一”制度,加强班子成员对年轻干部“传、帮、带”,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促进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
3.改善环境条件,让基层年轻干部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改善年轻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本单位允许范围内,帮助其解决基本的工作、生活必需品。注重人文关怀,将谈心常态化,多关心年轻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认真听取其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更强的工作热情。
4.完善激励机制,让基层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让年轻干部都有充分发挥才华的舞台,学有所用。完善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创新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有效地选干部、用人才,变“伯乐识马”为“同台赛马”,充分调动广大年轻干部的积极性。 (作者系梅渚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