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类型:照片档案
档案来源:由陈山提供。陈山原名杨时俊,曾化名陈立平,笔名杨子、柳原等。新昌人。1936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后历任四明山抗日根据地上虞县办事处主任、武装部长、代理县委书记、南山总办事处副主任、南京市文联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等职。1997年逝世。陈山身前的一切资料全部移交新昌档案馆。
时代背景:1936年,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抗日救亡活动日趋活跃,在新昌激发了一批抗日爱国青年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新昌的陈山(杨时俊)、叶宗淦(叶向阳)、俞元亮(俞德丰)、俞菊生、吕家振、吕谷、杨雪梅、俞轶人等经过研究,决定发起组织话剧社,演出宣传抗日救亡的戏剧,来激发新昌人民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
话剧社成立时,即发生经费无着落的问题。因这些人都是穷小学教员,失业青年,没有多少钱。后由陈山出面向新昌民众教育馆馆长张善继商谈,请他从民众教育馆的宣传活动费中支付一些钱来支持演出。而张善继则要求话剧社成为民众教育馆所属的一个民间流动组织,才可支付费用。至于演出有抗日救亡思想内容的剧本他不加干涉。而这个话剧社定名为“新昌民众剧社。”由于民众教育馆是设在新昌城隍庙内,剧社的地址设在城隍庙内,剧社人员平时都在陈山家王家塘聚集讨论和学习剧本内容,只有排演和演出时才去城隍庙。当时由于经费的限制,民众教育馆只拿出18元演出经费。剧社选定剧本为独幕剧《秋阳》、两幕剧《走》。
档案描述:照片《走》 《秋阳》
《走》剧的内容,是讲上海一个普通家庭妇女,为了要求独立生活,由此坚决摆脱旧家庭中婆媳之间的矛盾毅然走出自己的家,去自谋生活,后来,由于发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上海的“一二八”战争,家和工厂都被毁于炮火,她积极去参加抗日救亡工作。《走》剧中人物,由俞元亮扮演工人,其妻由贾凌娟扮演,婆婆则由俞轶人反串。
《秋阳》的内容是宣传东北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后,沦陷区的一猎户,因儿子贪图一只表,将躲藏在猎户家的一名抗日义勇军出卖给伪军以致被捕,猎人发觉后将自己的儿子枪杀,以这种“大义灭亲”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来激发人民起来抗日救亡的热情。《秋阳》中的猎户由俞元亮扮演,其妻由杨雪梅扮演,伪军官由俞轶人扮演。陈山扮演被抓的一名抗日义勇军,猎户的儿子由一位10来岁的姓张的小学生扮演。
经过2个多月排练与准备,1936年11月正式在县城隍庙演出,戏演了两天,演出的效果为许多观众称赞,得到各方面的好评。特别是嵊县(嵊州)地下党经负责人张珂表,对这次演出给予高度评价,形象逼真、感人,认为是对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作出贡献,为嵊新两县用演剧作抗日宣传作出典范,并希望到嵊县去演。
为纪念这次演出,他们在新昌南门外棋盘山腰一家农户屋前摄下了《走》第一幕剧照。在山中松林下,摄下了《秋阳》的剧照。
意义:1936年,新昌的抗日青年,通过演戏活动,点燃了新昌的抗日救亡之火,吸引了许多热血青年的参加。这之后,在新昌民众剧社的基础上,又建立了抗日流动宣传队,随着人员增多、剧目增加,抗日流动宣传队员足迹遍及新昌全县。而后这些青年大多数参加了革命队伍,经历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有的成了革命烈士,有的成了革命干部。如今,多数人已离开了人世,而这两张旧照片,却记录着那一段历史。
(金式中 撰文)